當細菌或病毒穿越了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 等)進入人體內部時,免疫系統就會啟動防禦機制,把鎮暴部隊(白血球)送到戰場,與入侵的外敵展開一場廝殺!這就是發炎反應,常見的紅腫熱痛便是這些防禦性物質造成的局部不舒服的感覺。
白血球在對抗敵人時分泌的一些物質,都是引起發炎反應的重要媒介物。如果這些物質的產生不受控制,抗發炎的機制無法鎮壓排山倒海的發炎,抗發炎所領導的修復還原工作就不能進行,組織系統的慢性破壞也就愈來越大。
以前認為與生活習關有關的文明病,像是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癌症、過敏性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都跟慢性發炎有關。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中的動脈粥樣化小硬塊破裂,造成血栓並使末端心肌缺氧壞死,它的發生原因跟發炎有密切關係。因為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會被細胞氧化,被認為是外來的侵略者而引發免疫反應。發炎反應的持續進行而變脆弱。如果發生破裂,血中的凝固因子就會在破裂處凝血產生血栓。血栓會阻斷心肌的血流,造成心肌梗塞,如果這種栓塞發生在腦部,就會導致中風。因此,血管壁上的慢性發炎反應竟是加速動脈硬化的催化劑!
糖尿病
肥胖是因為體脂肪過多,而由肥胖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與發炎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以蘋果形身材的危險性較高。因為這樣身材的人脂肪易囤積在肝、腎等腹部的地方,這些內臟細胞的脂肪因為代謝旺盛,製造發炎性物質的原料,因而造成慢性發炎。脂肪細胞也會釋放其他的發炎物質,像是白細胞介素-6或腫瘤壞死因子,加速全身性的發炎。白細胞介素-6會妨礙細胞攝取葡萄糖,也就是會降低胰島素的功能,讓細胞無法有效利用血中的胰島素,因此胰臟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但還是無法讓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這就是胰島素抵抗性。然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增加發炎性物質的產生,並使葡萄糖進入脂肪組織,增加體脂肪,造成更多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因此發炎反應與糖尿病的發生是息息相關的。
癌症
曾有研究指出,約有百分之三十的癌症與慢性發炎或慢性感染有關。前面提過白血球在對抗外來病原菌時,會使用高氧化力的自由基,這種必殺技倆不但會殺死外來入侵者,周遭的正常組織或細胞也常被波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一旦受損,基因發生突變,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就會受到影響。例如肝的慢性發炎變成肝癌,就是免疫系統的攻擊所造成的;子宮頸癌也是體內為了對抗人類乳突病毒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胃液逆流造成食道發炎也容易產生食道癌。
阿茲海默氏症
這種引起失智的症狀也是腦部的發炎反應引起的。過量的蛋白質很容易聚集形成沉積物,在組織切片上可以看到斑塊的存在,這些沉積物會促使神經膠質細胞號召更多免疫細胞來攻擊,使得腦細胞死亡,特別是會影響到前腦基底及海馬迴區域。臨床研究也發現,常服用抗發炎藥物的人比沒有服用的人較不易得到阿茲海默氏症,也間接證實發炎反應在阿茲海默氏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果能夠避免體內產生慢性發炎,自然可以免除罹患很多常見的文明病,但用抗發炎藥物來預防發炎並不太可行。除了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就要靠正確的飲食觀念。
抗發炎藥
預防上列疾病其實不太可行,因為服用阿斯匹靈等非類固醇消炎藥對於腸胃系統有不良的影響,而使用第二環氧化酵素抑制劑會增高心臟病的發作率。
飲食觀念
因為不正確的飲食方法所產生的肥胖,是引起慢性發炎的幫兇。人造奶油、速食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都富含亞麻油酸,會使發炎物質大量產生。好消息是omega-3油是屬於可以抗發炎的好油,有預防或改善體內慢性發炎的幫助。在omega-3類型的油脂中最常見的就是DHA、EPA這兩種多元不飽和脂肪,它們大多存在於來自海中來源的食物例如魚、頭足類、蝦、貝、藻類、海帶等等,而常見的魚類例如鮭魚、鯖魚、鱈魚、秋刀魚.等等也都是omega-3豐富來源的魚類,其他食物如部分的堅果類也含有omega-3。
小編提醒:
遠離這些文明病
除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外
必須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
不要貪圖美味與方便
而導致免疫系統的天平偏向於發炎反應
控制體重是避免糖尿病的良方,多吃一些水果、青菜與魚類
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發炎帶來的各種疾病
如此才能過得長壽又健康
降低發炎概率的五大類食物
五蔬果:綠色、橘黃色、白色、紅色、藍紫色蔬果。
omega-3脂肪酸:植物性或動物性omega-3脂肪酸都能降低發炎。
香料:薑黃(咖哩黃色的來源)、薑、紅辣椒和大蒜等。
綠茶:綠茶中的胺基酸與兒茶素能有效抵抗身體發炎反應。
全穀類:糙薏仁、糙米、全大麥、全蕎麥、全小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