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入冬時節,氣溫驟降,民眾常選擇熱騰騰的火鍋來禦寒,而吃到飽的火鍋餐廳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了一股熱潮,無限量的食材供應,使得多數民眾往往為了吃回本,總是將自己的胃塞到撐不下才肯離開,忽略這樣ㄧ頓吃到飽的火鍋有將近3000大卡熱量,相當於11碗白飯的熱量,已遠遠超過成年人中餐或晚餐的建議熱量600~800大卡,甚至超過一整天的熱量需求(60公斤的正常體重靜態工作者,每天建議熱量攝取為1800大卡),吃一頓需爬8座101大樓(2046階樓梯),才能將多餘的熱量消耗;且脂肪攝取量約173公克(約為11.5湯匙豬油),是每日建議攝取上限60公克(脂肪提供之熱量建議佔總熱量攝取20~30%)的3倍;另外,一頓吃到飽火鍋的鈉攝取量更高達5100毫克(相當於13公克的食鹽),遠遠超出衛生福利部建議的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上限2400毫克(約等於6公克的食鹽)2倍以上!


「挑三『減』四」吃火鍋

民眾於吃到飽的火鍋店用餐,常會無意間吃進過多的熱量(卡路里)、脂肪(油脂)及鈉(鹽分),若經常食用,可能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狹心症及心肌梗塞等,即使偶爾食用,也需慎選火鍋食材及沾醬,並注意食用的份量。另外,更應避免食用火鍋店所提供的含糖飲料、冰淇淋、甜食點心等,除容易引起蛀牙之外,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甚至是罹患癌症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挑三『減』四」吃火鍋小撇步,讓您在享用暖呼呼的火鍋同時,也能顧到身體健康。


聰明「『挑』三」:

1. 「挑」湯底: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拒絕高熱量及高鈉含量之湯底,如麻辣鍋底及酸菜白肉鍋底等;1碗麻辣鍋底湯熱量約170大卡,超過半碗飯的熱量,而鈉含量約為660毫克,相當於1.7公克的食鹽。


2. 「挑」高纖:選擇蔬菜類及菇類等高纖食材,不僅可增加飽足感以降低其他高熱量食物之食用量,同時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纖維質及營養素。

3. 「挑」低油: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白肉以取代高脂的紅肉,並且去皮以減少脂肪攝取。

健康「『減』四」:

1. 「減」少份量:適量的火鍋食材,維持餐餐八分飽的飲食習慣。

2. 「減」少加工:選擇新鮮食材以取代加工火鍋料,加工火鍋料多為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食品,建議於購買前詳閱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並且避免食用過多。

3. 「減」少沾醬:選擇蔥、薑及蒜等新鮮食材提味,減少使用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醬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及醬油等。

4. 「減」少甜點:選擇水果取代甜點,並飲用無糖茶水取代含糖飲料,甜點中含大量糖分及熱量可能造成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火鍋料比一比

丸子類及餃子類等加工火鍋料,於加工製作過程中,會添加富含脂肪的肥肉來增加香氣及口感,並添加許多調味料以避免在久煮後風味散失。

因此,食用過多高熱量、高脂肪含量及高鈉含量的加工火鍋料容易造成身體危害,導致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另外,購買加工食品前應仔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以避免因吃下過多熱量、脂肪及鈉,而增加身體負擔。

常見加工火鍋料熱量前3名為小三角油豆腐(每個55公克,76大卡)、魚子球(每顆50公克,72大卡)、芝麻麻吉燒(每個18公克,60大卡);脂肪含量前3名為小三角油豆腐(每個55公克,脂肪含量5.0公克)、日式炸豆皮(每個12公克,脂肪含量3.9公克)、貢丸(每顆20公克,脂肪含量3.8公克);另外,鈉含量前3名則為魚子球(每顆50公克,鈉含量299毫克,約等於0.7公克的食鹽)、魚豆腐(每個23公克,鈉含量117毫克,約等於0.3公克的食鹽)、貢丸(每顆20公克,鈉含量116毫克,約等於0.3公克的食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健康資訊站 的頭像
    健康資訊站

    健康資訊站

    健康資訊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