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十年來,視網膜剝離一直都是以失明且無法治療的眼部疾病。幸運的是,隨著醫藥科學的進步,現在的手術技術已經可以修復百分之九十五的視網膜剝離,嘗試保存與改善病人的視力。通常是因為視網膜上有撕裂或破孔,進而發生視網膜剝離,充滿在眼球內的房水,會穿過撕裂或破孔處跑到視網之下,導致視網膜從眼球壁上脫落,就像脫落的壁紙一樣。當視網膜與支撐結構分離開時,那個區域的視力就會喪失。雖然每十萬人中,只有十至十五人會發生視網膜剝離,但如果不治療,常常會造成嚴重視力喪失與失明。

盛行率與高危險族群

根據統計,視網膜剝離在美國盛行率約1/10,000,在台灣約1/1,000-2,000,可發生在各年齡層,但台灣可能因為近視人口多,因此發病年齡皆比外國年輕。近視病人除了眼鏡度數增加外,會伴隨眼軸增長與眼球變形,此情形會引起視網膜退化萎縮形成裂孔,引起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根據研究,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在高度近視病人(近視>600度),發生率為1%。

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包括:

1. 高度近視(600度以上)。

2. 眼球曾受外傷。

3. 糖尿病病人。

4. 視網膜剝離家族史。

5. 閃光突發性之飛蚊症。

原因

視網膜剝離原因可分成以下三種:

1.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導因於視網膜變性退化變薄合併玻璃體產生之凝縮作用,對視網膜產生一個向前牽引力,造成玻璃體緊密附著於視網膜之處拉出破洞,玻璃體沿裂孔滲入視網膜底層而將其剝離。此病原本應多發生在中老年病人,但因台灣近視人口多且年輕化,故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視網膜剝離。

2 .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當視網膜與玻璃體表面有異常纖維組織或血管增生,會因收縮而拉扯視網膜,將視網膜與底下的色素上皮層分離,導致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此病好發於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腫瘤、視網膜血管阻塞、外傷性玻璃體出血等病人,視網膜上不一定會有裂孔。

3 .滲出性視網膜剝離:當眼球內發炎、組織水腫,使脈絡膜血管漏出大量滲出液,穿過缺損之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流進視網膜下方並聚集於視網膜與眼球壁之間,導致滲出性視網膜剝離。此病臨床上少見,可因惡性高血壓、眼球內腫瘤、葡萄膜炎、鞏膜炎、妊娠毒血症等而引發。

undefined

臨床症狀

視網膜剝離的症狀在初期會有飛蚊症、閃光的現象,到了晚期則會發生視力模糊、視野部份或完全喪失。上述症狀分別敘述如下:

1.飛蚊症(突然出現浮動之黑點):玻璃體位於水晶體後方與視網膜前方,是一種透明半流動的膠狀物 質,佔眼球總體積的3/4,含大量玻璃體纖維、水分與少量細胞。年輕時玻璃體是均勻分佈且密度一致的,但隨年紀增長,玻璃體會逐漸液化,於是病人會看到黑點、蜘蛛絲、棉絮等物質在眼前飄動,如蚊子飛舞一般,又稱為飛蚊症。飛蚊症大部分是一種良性的自覺症狀,若是漸漸發生,則常見於高度近視或中、老年病人,屬於良性的玻璃體退化症;但若是突然間在幾分鐘內有無數小黑點或煙霧產生,則要警覺視網膜被拉扯時產生之微血管破裂出血,血球細胞在玻璃體內散開所導致,需要儘快就醫以排除視網膜裂孔或其他視網膜病變。

2.閃光:視野周圍會見到如閃電或閃光燈般之閃光,有時會一閃而過、有時會持續數分鐘以上,這通 常表示玻璃體在牽扯視網膜,會因眼球運動而增加,閉眼後仍存在。若是發生次數頻繁或閃光感覺增強,表示玻璃體拉扯視網膜之力量增強,可能會形成視網膜裂孔。

3.視力模糊、視野部份或完全喪失:當視網膜剝離繼續進行,因為剝離的視網膜無法正常感光而產生 視野缺損,如一面黑色窗簾漸漸將視野遮住、物體產生扭曲、視力減退或顏色改變,周邊視野缺損可從任何方向開始,並逐漸向中間蔓延,一旦侵犯視網膜的黃斑部時,視力會大受影響,若是完全剝離則可導致失明。因視網膜本身無痛覺神經,故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並不會感覺疼痛或搔癢,但會看到一大片黑影、影像扭曲、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前驅徵兆包括看到黑影、閃光等,閉眼仍可見此症狀。

診斷

檢查視網膜病變主要依靠眼底鏡檢查。此外,眼科醫師可藉由視野檢查、螢光血管攝影來進一步評估視網膜病灶的位置及構造與後續治療之參考。

治療

治療方式主要依據視網膜受損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簡介如下:

1.視網膜雷射手術:用於初期視網膜剝離或剛開始發生裂孔時,利用雷射造成之疤痕反應來將視網膜 固定於眼球壁上。屬於眼科門診手術,術後應多休息、避免頭部或眼球太快轉動,一般經手術後兩週視網膜的固定效果最穩定,若視網膜剝離仍繼續惡化,仍需考慮手術治療。此外,針對高度近視視網膜周邊變性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病人,雷射手術可提供預防效果。

2.視網膜冷凍固定法:原理類似雷射,用冷凍探頭在剝離處鞏膜進行冷凍,使剝離之視網膜與脈絡膜間產生疤痕組織來固定視網膜於眼球壁上。

3.氣體視網膜固定術:用於初期視網膜剝離且破孔數目少,先將氣體注入眼球玻璃體內形成氣泡,利用氣體表面張力將裂孔封閉,之後視網膜會貼回眼球上、視網膜下液體可自行吸收。此種手術優點為手術時間短、眼球僅有一個針孔大的小傷口,但手術後需固定頭部姿勢1-2週,來等待視網膜裂孔癒合。此手術對於初期視網膜剝離成功率>80%,但若病人無法合作固定頭部姿勢則不適用此手術。

4.鞏膜扣壓術:若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已有大量液體堆積,則適用此手術。手術方法是將一片矽膠從眼球外壁植入並扣壓鞏膜,由外而內將視網膜裂口封閉,使視網膜回貼至眼球壁,手術成功率可達9成,是眼科最常用治療視網膜剝離的方法。

5.玻璃體切除術:此手術用於複雜或反覆發生之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等,方法是以玻璃體切除器伸入眼球內,將病態玻璃體切除,之後將視網膜下液體吸出使視網膜回貼至眼球壁,再以雷射治療將裂孔封閉,手術複雜且危險性高,一般用於上述治療皆失敗才考慮使用。

預後

視力預後主要決定於視網膜剝離之範圍大小、時間與剝離範圍是否涵蓋黃斑部,若剝離時間越長、範圍越大、剝離範圍包括黃斑部,神經與感光細胞的損害也越嚴重,即使手術後視網膜成功貼回眼球壁,但中心視力也僅能恢復達0.2左右。手術失敗或視網膜再度剝離的主因為增生性病變,指眼內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纖維膜,造成視網膜回貼困難。在早期視網膜剝離時給予治療是挽救視力的重要關鍵。

結語

總之,視網膜剝離為眼科急症,症狀以早期的飛蚊症、閃光至晚期發生視力模糊、視野部份或完全喪失為主,高危險族群裡面,年輕人以近視超過600度以上、外傷為主,老人以退化性或糖尿病併發症較常見,基層醫師應建議高危險族群病人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若發現視網膜裂孔或病變時,及時轉介眼科進一步治療,以改善視力預後。

 

小編:

  最近小編自己發現看東西有時候會出現類似蟲蟲的黑色影像

 以直以為是隱形眼鏡洗不乾淨

 沒想到原來是因為玻璃體的關係

 好在不是視網膜剝離

 因為小編自己的蟲蟲黑色影像是偶爾出現

 可能是太過疲累的關係

 大家如果真的有出現飛蚊症的現象

 若黑點是可以隨著視線移動就沒關係的

 但若無法隨著視線移動或是影響到視力

 還請各位一定要立刻就醫檢查

 畢竟視網膜剝離算是一種急性問題

 若沒及時就醫,恐怕會影響到視力甚至失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健康資訊站 的頭像
    健康資訊站

    健康資訊站

    健康資訊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